覆盆子

2024-10-16 0

  [简介]覆盆子,别名树莓、悬钩子、覆盆、野莓、木莓,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,多生在向阳山坡、山谷、荒地、溪边和疏密灌丛中潮湿处,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。其果期为4~6月。

  [成分与药用]覆盆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、有机酸,维生素A、烟酸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P、维生素B9、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,以及水杨酸、酚酸、树莓酮、超氧化物歧化酶、花青素、鞣化酸等,具有促进吸收消化、改善新陈代谢、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。其果实、根、茎、叶均可入药。

  [性味]味甘、酸,性温。

  [功效与主治]涩精益肾,助阳明目,醒酒止渴,化痰解毒,活血止血,祛风利湿。用于肾虚、遗精、醉酒、丹毒,吐血便血,肠炎痢疾,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月经不调,白带,咽喉肿痛、多发性脓肿、乳腺炎等。

  1.治疗遗尿、尿频:覆盆子甘温可助阳,酸涩以缩尿,入肾、膀胱经,能温补肾阳而固涩缩尿。《本草经疏》中记载其能“益肾脏,缩小便”,可用于肾气不足,下元虚冷,膀胱失约而致遗尿、小便余沥、尿频等,常与海螵蛸、益智仁、金樱子等固肾缩尿之品同用。

  2.治疗遗精、滑精:《本草通玄》中记载覆盆子能“强肾而无燥热之偏,固精无凝涩之害”。其入肾经,善能补肾益精,固涩止遗,常与菟丝子、金樱子、芡实等固肾涩精之品同用。

  3.治疗阳痿、不孕:《药性论》曰覆盆子“主阴痿”,《本草通玄》谓其能起阳治痿,《本草述》曰其“或补肾元阳,或益肾阴气,或专滋精血,随其所宜之主,皆能助阳为理也”。覆盆子甘酸微温,可补可收,能补阴益精气,敛耗散之气而生精液,起阳事,固精关,常用于肾阳不足、精寒精清、阳痿不举、遗泄不育及妇女宫冷不孕等,可单用,如《濒湖集简方》以本品浸酒服;或常与枸杞子、菟丝子、五味子等配伍;或与鹿茸、巴戟天、肉苁蓉等温肾壮阳、益精补髓之品配伍同用。

  4.治疗肝肾不足、目暗不明:覆盆子酸甘能化阴,入肝、肾,有益肝肾、明目的作用,久服能改善视力,用于肝肾不足、两目昏花、视物不清等,可单用,或与枸杞子、熟地黄、桑椹、菟丝子等补肝肾药同用。[用法]果生食,根煮水,0.5~1两;叶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[食用注意]肾虚火旺、小便短赤者以及怀孕初期的妇女应慎用。
     [由来与传说]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人每天上山砍柴,有一天砍柴累了,非常渴,但忘了带水,他发现旁边树上有好多果子,于是他就从树上摘下果子吃了。回家以后,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以前每天晚上都得起夜上厕所,但是当天晚上睡觉居然没起夜。他觉得这可能是吃了山上野果的缘故,于是他又去山上采了些野果天天吃,从此晚上再也不用起夜了。由于他吃了这果子后晚上不用起夜,不需要用尿盆了,可以把尿盆翻覆过来,由此就有了“覆盆子”这个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