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介]余甘子,别名油甘子、滇橄榄、庵摩勒、米含、望果、木波,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的果实。其果实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,回味甘甜,故名“余甘子”。食品专家把余甘子、猕猴桃、山楂列为我国高营养的三大果品。
[成分与药用]余甘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芦丁、蛋白质、脂肪、果酸、单宁、钙、磷、钾和多种氨基酸等,食用价值高。余甘子的果实、叶、茎、根均具有药用价值,其中以果实入药最普遍,具有抗氧化、抑菌、抗炎、抗癌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[性味]味甘、酸、涩,性凉。
[功效与主治]清热凉血,消食健胃,生津止咳。用于血热血瘀,消化不良,腹胀,咳嗽,喉痛,口干。
[用法]煎汤内服,3~9克,多人丸、散服。
[验方应用]
1.感冒发热、咳嗽、咽喉痛、口干烦渴、维生素C缺乏症:余甘子鲜果10~30个,水煎服。
2.高血压:余甘子鲜果 5~8枚生食,每日服 2次。
[食用注意]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[由来与传说]余甘子作为药用的历史悠久,其最早来自印度,名叫“庵摩勒”,意译为“无垢果”,古印度僧侣将其尊为“圣果”。后来庵摩勒同佛经一起传入中国,首载于晋代嵇含的《南方草木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