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介]橄榄,别名青榄、青果、山榄,为橄榄科橄榄属乔木植物的果实,成熟于冬季,为冬春季节稀有应市果品。其果实为硬壳肉果,呈纺锤形,不论成熟与否都呈青色,初食略有酸涩苦感,久嚼后味转清甜,满口生津,余味无穷,经蜜渍后香甜无比,风味宜人,是茶余饭后的食用佳品。除供鲜食外,它还可加工成五香橄榄、丁香橄榄、甘草橄榄等。
[成分与药用]橄榄果肉中含有糖、粗纤维、蛋白质、有机酸、脂肪,其中可溶性糖类主要为蔗糖和果糖,还包括少量的葡萄糖、棉籽糖和麦芽糖;有机酸成分主要为苹果酸,其次为柠檬酸、酒石酸、奎宁酸、草酸,以及少量的富马酸和乙酸。橄榄果肉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,谷氨酸、天冬氨酸、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。橄榄果肉中矿物元素丰富,其中钙含量较高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生津液、止烦渴,治咽喉疼,咀嚼咽汁,能解一切鱼蟹毒。”
[性味]味甘、酸、涩,性凉。
[功效与主治]清肺利咽,开胃生津,解毒。用于咳嗽痰血,咽喉肿痛,食欲不振,暑热烦渴,醉酒,鱼蟹中毒,鱼骨鲠咽,湿疹疳疮。
[用法]内服:煎汤,6~12克,或熬膏、入丸剂、鲜品嚼食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油调敷。
[验方应用]
1.治风寒咳嗽、痰涎壅盛、肺经燥:橄榄、枇杷叶、款冬花、百合、川贝母、黄芩各30克,知母45克,杏仁30克,麻黄15克,法半夏30克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6克。每服1丸,小儿1次服半丸,开水送下。虚弱者忌用。
2.治咽喉痛:鲜橄榄4.8千克,煎汁1次,去核,再煎1次榨净。将两次所煎药汁澄清滤过,蒸发成浓汁,加冰糖12.5千克收膏,成膏14.4千克。每次半羹匙,开水化服。
3.治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、口舌干燥、吞咽不利:橄榄(去核)、桔梗、生寒水石、薄荷各1240克,青黛、硼砂各240克,甘草620克,冰片36克。共研末,为蜜丸。每服3克,日服2次。
4.治孕妇胎动心烦、口渴咽干:橄榄适量,置猪肚内,炖熟,食肉喝汤。
5.治酒伤昏闷:用橄榄肉10个煎汤饮。
6.治河豚鱼、鳖诸毒、诸鱼骨鲠:橄榄捣汁,或煎浓汤饮。
7.治野蕈毒:橄榄捣为泥,食之。
8.治痴癫或羊头风:橄榄5千克,入沙锅煮数滚,去核,入石臼捣烂,仍入原汤煎腻出汁,易水再煎,煎至无味,去渣,以汁共归一锅,煎浓成膏;或白明矾8钱,研粉入膏搅和。每日早、晚各取膏3钱,开水送服;或初起轻者,取橄榄咬损一头,蘸矾末人口嚼咽,至愈乃止。
9.治唇紧、燥裂生疮:橄榄不拘多少,烧灰。上为细末,以猪脂和,涂患处。
10.治牙龈溃烂、诸药不效者:盐橄榄2~3个,连皮带核,火中煅过存性,加冰片半分,搽之。
11.治下部疳疮:橄榄烧存性,研末油调敷之,或加孩儿茶等分。橄榄(烧存性)、白螺蛳壳(醋煅)各1钱。研末,加冰片1分,研匀。麻油调搽,湿者掺之。须先用甘草花椒汤洗。
[食用注意]不宜多服,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[由来与传说]相传有一位老中医,医术十分高明。一天,有个叫黄三的人来看病,他说:“久仰先生大名,今日特来求医,吾黄胖、懒惰、贫寒,望能妙手医治。”老中医暗忖,此“三病”之根在于懒惰,须先将其由懒惰变得勤劳。便告诉他:“从明天开始,你每日早晨去茶馆饮橄榄茶,然后拾起橄榄核,回家种植于房前屋后,常浇水护苗,待其成林结果,再来找我。”黄三遵嘱照办,细心护林。几年过去了,橄榄由苗而树,由树而林,由林而果,黄三终于变得勤快起来,人也长得壮壮实实。可是他仍然很穷,便去找老中医。老中医笑曰:“你已没了黄胖、懒惰之症了,你且回去,从明天开始,我叫你不再贫穷。”
次日,果然有不少人前来向黄三买橄榄,从此,黄三也就不再贫穷了。原来,老中医开处方时需要橄榄作药引,而这一带没有种植,便想出这个给黄三治病的办法。人们都叹服老中医的高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