椰子

2024-10-14 0

  [简介]椰子,是棕榈科椰子属植物,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,其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,也有少量为三菱形。其由外果皮、中果皮、内果皮(椰壳)、种皮、固体胚乳(椰肉)、液体胚乳(椰子水)和胚组成,能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固体胚乳(椰肉)和液体胚乳(椰汁)。

  [成分与药用]椰汁及椰肉含大量蛋白质、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、脂肪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C、钾、钙、镁等。椰肉色白如玉、芳香滑脆,椰汁清凉甘甜,均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品。每100克椰子中,能量可达900多千焦,并含有蛋白质4克、脂肪12克、膳食纤维4克,以及多种微量元素、碳水化合物。

  [性味]椰肉味甘,性平;椰汁味甘,性温。

  [功效与主治]椰肉可补脾益胃、杀虫清疳,主治绦虫病、姜片虫病、小儿疳积、营养不良、食欲不振等病症;椰汁可补充营养、清暑降温、生津利尿、杀虫消疳、驻颜美容、延年益寿,主治暑热烦渴、吐泻伤津、浮肿尿少等病症。《中国医药大辞典》介绍,“椰壳熬青之后,涂癣疾”。椰子根能止痢,椰子花可解热。

  [用法]直接食用。

  [食用注意]凡大便清泄者忌食椰肉。椰汁性偏温热,不宜过量饮用。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支气管哮喘、高血压、胰腺炎和糖尿病等患者也忌食椰子。

  和糖尿病等患者也忌食椰子。和糖尿病等患者也忌食椰子。[由来与传说]根据历史记载,椰子在海南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几千年来,椰树和海南尤其是文昌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,椰子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人们习惯在田园、土地、住宅边种上椰树,称“地界椰”;每年收获椰果时,挑选大而长芽壮的为苗种,称“留种椰”;男女双方结婚前,男方到女方家下聘礼时,要带去两棵长势兴旺的椰苗,称“定婚椰”;结婚时,夫妻要共同栽下两棵椰树,称“结婚椰”或“夫妻椰”;待到孩子出生满月时,父母会为子女种上两棵椰树,称“子女椰”,希望他们茁壮成长,造福社会;如有贵宾、海外亲人来访,人们喜欢种“纪念椰”。这些风俗习惯,千百年来世代相传,已成为海南人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。

  相传,在战争年代医疗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,参战受伤军人曾使用椰汁代替盐水、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用于急救,成功救治了伤员。

  [常见品种]

  1.高种椰子:植株高大,成龄植株高可达20米以上,基部有膨大的“葫芦头”,种植后6~8年开花结果,一般先开雄花,后开雌花,常异花授粉。其果型较大,椰干含量高,含油率高;具有较高的抗风抗寒能力,经济寿命长达70年左右;不足之处是非生产期较长,需要种植后6~8年才结果,单株产量较低,年平均产果约50个。

  2.文椰2号:是从引进的“马来亚黄矮”椰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,于2013年7月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其植株较矮,茎干较细,基部膨大不明显,无葫芦头;嫩果皮和叶柄均呈浅黄色;果实小,椭圆形,果皮和种壳薄,鲜椰肉细腻松软,甘香可口;投产早,种植后3~4年开花结果,8年后达到高产期,平均每年每株产果约115个。

  3.文椰3号:是从引进的“马来亚黄矮”椰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,于2007年11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。其植株较矮,茎干较细,基部膨大不明显,无葫芦头;嫩果皮和叶柄均呈橙红色;果实小,近圆形,果皮和种壳薄,鲜椰肉细腻松软,甘香可口;投产早,种植后3~4年开花结果,8年后达到高产期,平均每年每株产果约105个。

  4.文椰4号:是从引进的香水椰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,于2014年6月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其植株较矮,茎干较细,基部膨大不明显,无葫芦头;果实较小,近圆形,嫩果皮绿色,果皮和种壳薄;椰汁和椰肉均具有独特的香味,鲜椰肉细腻松软,甘香可口;投产早,种植后3-4年开花结果, 8年后达到高产期,平均每年每株产量约 72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