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介]柿为柿科柿属落叶大乔木的果实,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,各省多有栽培。其果实成熟后一般需经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涩后方可作为水果食用。柿子经过适当处理,可贮存数月,一年中都可随时取食。
[成分与药用]柿子营养价值很高,含有丰富的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、瓜氨酸、碘、钙等,其矿物质的含量超过苹果、梨、桃等水果。同时,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;柿子性寒,有清热润肺、生津止渴、镇咳祛痰等功效。柿子叶煮水喝,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、降低血压。
[性味]烘柿:味甘、涩,性寒,无毒;白柿、柿霜:味甘、涩,性平,无毒;乌柿:味甘,性温,无毒;柿蒂:味涩,性平,无毒。
[功效与主治]柿蒂、柿子汁、柿霜和柿叶均可入药,能治疗肠胃病、心血管病和眼干燥症,还有止血润便、降压和解酒等作用。
1.柿霜:是柿子制成“柿饼”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,具有润肺止咳、生津利咽、止血之功效。常用于肺热燥咳,咽干喉痛,口舌生疮,吐血,咯血,消渴等。
2.柿子:涩下焦,健脾胃,消宿血。
3.柿饼:归心、肺、胃经,主要用于吐血、咯血、血淋、肠风、痔漏、痢疾等。
[验方应用]
1.肠风下血:用白柿烧灰,水送服二钱。
2.小便血淋:有干柿三枚,烧存性,研为末,陈米汤送服。
3.热淋涩痛:用干柿、灯心草等分,水煎,每日饮服。
4.小儿秋痢:以粳米煮粥,熟时加入干柿末,再煮开两三次吃下。
5.反胃吐食:用干柿三枚,连蒂捣烂,酒送服,甚效。忌同时服其他药物。
6.痰嗽带血:用大柿饼饭上蒸熟,批开,每用一枚掺青黛一钱,临卧时服,薄荷汤送下。
7.耳聋鼻塞:用干柿三枚,细切,以粳米三合、豆豉少许煮粥。每日空腹服下。
8.臁疮:用柿霜、柿蒂等分,烧过,研末敷涂,甚效。
9.中桐油毒:吃干柿饼可解。
[食用注意]
1.柿子不能空腹食用: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,如果空腹,它们就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硬块,而这些硬块并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,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,易造成消化道梗阻。因此吃柿子前要先吃些东西不可空腹食用。
2.柿子皮不能吃:因为柿子中含有鞣酸,食用后也可能形成胃柿石。
3.贫血者忌食:柿子含单宁,易与铁质结合,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,故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。
4.不与牛奶同食:柿子与高蛋白食物(牛奶等)同食,很容易使鞣酸凝固成块,导致胃柿石。建议柿子与高蛋白食物应间隔2小时食用。
[由来与传说]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,小时候家中贫寒,经常四处讨饭。有一年霜降节,朱元璋走到一个小村庄时,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,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。于是,他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,吃了一顿柿子大餐。后来,朱元璋当了皇帝,再次路过这个小村庄时,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,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。面对此情此景,他思绪万千,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。他仰望着这棵柿子树,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,又亲自爬了上去,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,并封它为“凌霜侯”,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。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,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