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介]枇杷,别名卢橘、金丸、芦枝,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的果实。成熟的枇杷果实长3~5厘米,呈圆形、椭圆或长状“琵琶形”,因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得名。枇杷果实鲜美可口,营养价值高,且其叶、花、果实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。
果实含有各种果糖、葡萄糖、蛋白质、纤维素、果胶、扁桃苷、鞣质、矿物质(钠、钾、铁、钙、磷)及维生素B1、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等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枇杷乃和胃降气,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。”枇杷因其神奇功效被评为“果之冠”,其花、叶、果均可入药,具清肺和胃、降气化痰的功用,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。
[性味]味甘、微酸,性凉。
[功效与主治]润肺止咳,止渴和胃,利尿清热,胸闷多痰。用于肺痿,咳嗽,吐血,衄血,燥渴,呃逆等。
1.促进消化: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,能刺激消化腺分泌,对增进食欲、帮助消化吸收、止渴解暑有一定的作用。
2.润肺止咳:枇杷中含有苦杏仁苷,能润肺止咳祛痰,治疗各种咳嗽。
3.预防感冒: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,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。
4.防止呕吐: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,有泄热下气、和胃降逆之功效,为止呕之良品,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。
[用法]直接食用,或水煎服。
[验方应用]
1.治咳嗽:枇杷核9~15克,捣烂,加生姜3片,水煎去渣服,早晚各1次。
2.治肺燥咳嗽:每次吃鲜枇杷果肉5枚,每日2次。
3.治疗阴虚肺燥之咳嗽、咯血,胃阴不足之咽干口渴,气失和降之干呕不欲食:生食,熬膏,或煎汤。
4.治疗小儿惊风发热:将枇杷去皮、核,绞取果汁加水适量煮沸,温时少量频频喂服。
[食用注意]多食助湿生痰,脾虚滑泄者忌之。脾虚泄泻者、糖尿病患者要忌食枇杷。
[由来与传说]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,是我国著名的枇杷产区,因其品种多、质量佳而闻名,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。传说早在一千多年前,塘栖就开始种植枇杷了。关于塘栖枇杷的来历,在塘栖民间有一个动听的传说。相传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阿祥,自幼父亡,由母亲将其养大。一日母亲突犯哮喘,求医无方,日益严重。阿祥梦中遇仙人指点,采得黄金果便可治其母之病。于是阿祥翻山越岭,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山中找到了黄金果,其母哮喘终得以治愈。村中人甚为惊叹,于是将黄金果树挖回村中栽植,因其叶似琵琶,为其取名“枇杷”。久而久之,枇杷漫植于整个塘栖,塘栖一带便形成了“五月塘栖树满金”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