芭蕉

2024-10-18 0

  [简介]芭蕉,别名芭苴、板焦、板蕉、大芭蕉头、大头芭蕉,为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。其浆果呈三棱状、长圆形,长5~7厘米,肉质,内具多数种子。

  [成分与药用]芭蕉含有糖类、蛋白质、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,可补充热量。芭蕉中还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,可以抑制血压升高;其果肉中的甲醇提取物对细菌、真菌有抑制作用,可以消炎解毒。芭蕉果肉、花、叶、根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、氨基酸、纤维素、多种矿物质、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种化合物成分,药食兼用,营养丰富。

  [性味]味甘,性寒。

  [功效与主治]清热,生津止渴,润肺滑肠,润肠通便,消炎解毒,缓解水肿,补充能量,抗癌,降血压。用于温热病,口烦渴,大便秘结,痔疮出血等。

  [用法]1.芭蕉可以鲜食,芭蕉与香蕉的营养价值相当,都有润肠通便的功效,但香蕉性凉,芭蕉中性,故胃寒者不宜多吃香蕉,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。其中芭蕉中的“大蕉”,有时被称为“烹饪香蕉”,是热带国家常见的芭蕉品种,在非洲和南美洲大蕉是必不可少的主食,通常的吃法是煮熟或油炸。

  2.芭蕉叶:可清热、利尿、解毒,治热病、中暑、脚气、痈肿热毒、烫伤。内服:煎汤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  3.芭蕉花:可化痰软坚、平肝、和瘀、通经,治胸膈饱胀、脘腹痞痛、吞酸反胃、呕吐痰涎、头目昏眩、心痛怔忡、妇女经行不畅。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烧存性研末。

  4.芭蕉根:可清热止渴、利尿解毒,治天行热病、烦闷、消渴、黄疸、水肿、脚气、血淋、血崩、痈肿、疔疮、丹毒。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1~2两)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、捣汁涂或煎水含漱。

  [食用注意]多服动冷气,胃弱脾弱、肿毒系阴分者禁用。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,但糖尿病患者、脾胃虚寒、便溏腹泻者慎食。

  [常见品种]

  1.热粉1号:为粉蕉的一种,是多年生丛生大型草本。其植株粗壮、根系发达,抗风、旱、寒能力较强,在高海拔地区也能正常生长、开花、结果;果实无种子,品质较好,果皮绿色,熟后果皮为淡黄色,果肉奶白色,还原糖含量和糖酸较高,肉质细腻,酸甜适中,口感好。

  2.三江大蕉:是优异的海南地方品种,属于典型的酸蕉类型,平均株高3.8米左右,生育期420~430天,单株平均产量为30千克。其果实含糖量高,糖酸比是目前推广品种‘金粉1号’‘粉杂1号’的2倍以上,总酸含量低于一般粉蕉、大蕉品种。与一般粉蕉或大蕉相比,其果质软糯,食用口感较一般的酸蕉好。

  3.贡蕉:俗称皇帝蕉,又名米香蕉、金芭蕉、麻蕉。其株高2.1~2.5米,茎中粗45厘米左右,茎杆较纤细,假茎黄绿或粉紫色,把头及叶鞘带黑褐色斑块,叶鞘内假茎带紫红色;叶片直立狭长,淡黄绿色,叶背披蜡粉较多,卷筒叶背绿色带紫红色,把头浅绿色披白粉;生育期为300~360天,喜温暖湿润气候,果实小巧玲珑,单株产量5~10千克;果实总糖含量为22.5%~ 25%,皮薄,熟后呈金黄色,果肉橙黄,肉质嫩滑,清甜芬芳、香甜可口,外观色泽鲜艳,风味独特,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档香蕉品种之一。

  4.大蕉:有时被称为“烹饪香蕉”,是香蕉四大品种之一。其果实较大,果形较直,棱角显著,果皮厚而韧,含有较多的淀粉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A、B族维生素、钾、叶酸、烟酸、核黄素、硫胺素,果肉杏黄色,柔软,味甜中带微酸,香气较少。